學高為師,行為世范
——記公共衛生學院黨委書記裴秀叢教授

作為教書育人的使者,她無私奉獻,不忘初心;作為有二十五年黨齡的黨員,她直面疫情,勇于擔當;作為學校的一份子,她竭盡全力,為家分憂。
——題記
裴秀叢教授,碩士導師,博士畢業于中國醫科大學,現任沈陽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書記兼副院長、中國毒理學會工業毒理學專業委員會和中國環境誘變劑學會生物標志物委員會委員。獲得遼寧省“百千萬人才”百人層次人選、沈陽高校師德先進個人、沈陽市高層次人才領軍人才、沈陽市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榮獲遼寧省教學成果二等獎、遼寧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三等獎、沈陽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獎勵。
以研促教,以教帶研
在科研方面,裴教授一直從事鄰苯二甲酸酯、雙酚A等環境內分泌干擾物的免疫、生殖毒性機制的研究。她從神經、免疫及內分泌的角度,以免疫細胞為切入點,通過生物信息技術整合數據,篩選并驗證混合暴露引起化學物的差異表達基因,分別從功能基因轉錄和表觀遺傳調控角度,研究化學物的生殖毒性機制及其聯合作用模式,這項研究對保護人群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她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兩項,并主持遼寧省教育廳優秀人才、科技廳及市級等項目。2015年,受國家留學基金地方合作項目的資助,裴教授前往美國密歇根大學安娜堡校區進行為期一年的公派訪問學者工作,為進一步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作為衛生毒理學的學科帶頭人,裴教授專注學科發展和團隊建設。她積極引導年輕教師努力工作,開拓視野,幫助他們規劃職業生涯。所帶學科中有遼寧省“百千萬”人才百層次3人,萬層次2人。
學無止境,教亦無邊。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是高校發展的基礎性和根本性工作,更是人才培養的堅實基礎。裴教授深知學科與專業建設相互支撐、協調發展,她以科研促教學,以教學帶科研,不斷將科研創新轉化為教學資源,進而有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在教學方面,裴教授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注重課程和實踐相融合,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實踐動手和終身學習能力。根據社會需求,修訂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培養方案,提高實驗課比例,借鑒項目的思路開設綜合性實驗,增設與大數據分析相關的《生物信息學》課程。把“教、學、管”三者有機統一起來,加強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通過有序的課堂管理,積極開啟具有專業特點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實施全過程評價。裴教授還以項目研究成果為學生做講座,將科研項目融入到學生畢業實習,組成科研小組,指導本科生、研究生申報課題,使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向“問題發掘”與“自主創新”兩個方向延伸。在不斷地探索中,《衛生毒理學》課程逐漸形成了將毒理學研究熱點問題融合于課程教學中,形成了“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培養的特色?!缎l生毒理學》課程也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是沈陽市重點專業的金課項目。
立德樹人 服務社會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當裴秀叢在黨旗前高舉右手時,錚錚誓言詮釋了忠誠;當她踏上教育這片熱土時,滿腔熱血鑄就了擔當;當她駐守三尺講臺時,四季春秋飽含著信仰。裴教授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積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始終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裴教授以地方院校轉型發展為契機,將思想政治和專業課程“融合共生”,推動課程與思政同向同行,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道德修養等內容,在教學中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021年,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裴教授帶領所在支部開展“十個十”工程活動,圍繞“四史學習提素養”、“紅色熔爐鑄黨性”、“初心傳承敢擔當”三大主題開展共產黨員工程,依托“百名黨員講黨史、百名黨員手繪黨史、創建百名黨員寢室學習基地,百名黨員寢室宣講團、百名黨員獻百策、百名黨員重溫入黨誓詞,永遠牢記使命守初心”等活動,回溯精神的根脈,感受涌動的初心。在她的帶領下,公共衛生學院學工黨支部獲批第二批全省黨建工作樣板支部。
在裴秀叢的指導下,公共衛生學院以服務社會為宗旨,依托公共衛生醫療服務機構,探索黨建工作新載體,以黨支部隊伍為主力,推出預防艾滋病系列特色精品活動,打造具有沈醫特色的防艾品牌,在校內外及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公共衛生學院成立以學生黨員為團隊核心的青春紅絲帶社團;依托省、市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成立“沈陽市大學生安全教育聯盟”,沈陽市20多所本??圃盒<尤肫渲?,進一步促進沈陽市高校防艾工作有效開展。開展“預防艾滋,健康校園”艾滋病與性病預防健康宣傳教育項目“同伴教育轉化案例”,被推薦為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高校防艾基金典型項目,并被其他高校借鑒、推廣。以防艾宣傳教育為載體,她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健康科普大賽,其中《遇艾予愛》《命運的岔路口》等防艾宣傳作品獲三等獎。連續兩年打造精品項目《瞳孔里的太陽》和《愛的力量》——“世界艾滋病日”公益宣傳片,以鏡頭為筆,以光影為墨,記錄防艾宣傳工作,被人民網、新華網、學習強國、中宣部平臺、遼寧平臺等宣傳報道,瀏覽量近60萬人次,向社會傳遞正能量,彰顯社會責任。
勇于擔當 牢記使命
2020年疫情初始,依托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專業優勢,裴教授積極籌建沈陽醫學院疫情防控知識科普在線服務平臺,該平臺由30名公共衛生學院的高級技術職稱和具有博士學位的專業教師組成專家組,面向全校師生及廣大民眾,通過電話熱線、互聯網的遠程視頻及微科普等方式進行疫情防控知識的咨詢服務,同時開展健康教育,提高公眾的自我防護意識,助力疫情防控攻堅戰。該平臺先后被中國日報網、遼寧省教育網、新浪網、鳳凰網、北國網等報道,受到廣泛關注。
2022年3月,校園封閉管理期間,裴教授沖鋒在前,主動進校,勇于擔當。帶領公衛團隊積極參與學校的《疫情防控校園封閉期間管理手冊》及《疫情背景下網格化管理體系建設——沈陽醫學院疫情防控2022年規章制度匯編》的編寫。她依托專業優勢,組織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心理、抗疫精神與思政教育等流行病學調查。作為專家組成員,她多次參與學校的疫情研判、消毒殺菌及網格化管理等工作,給全校學生進行兩次疫情防控知識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講座,組織撰寫每日疫情研判報告,已完成277期。
校園全封閉期間的食品安全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她充分發揮校友寶貴資源,組建由省、市各級市場監督管理局及食品藥品檢驗所的資深專家組成的食品安全專家咨詢組,為學校的食品安全工作獻計獻策。此外,成立由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師生組成的食品安全監督檢查組,定期對學校食品安全進行檢查,不僅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課堂延伸到實踐中,也為疫情期間的校園食品安全保駕護航。
用愛搭建 溝通橋梁
2021年,在格?;ㄊ㈤_時節,公共衛生學院迎來了首批五名藏族學生。從開學入校到日常學習生活,裴教授都給予他們深切關懷。她緊密結合藏族學生特點,開展個性化思想教育和管理,鼓勵她們以積極樂觀的心態融入嶄新的大學生活,并尊重民族習慣,將少數民族文化習俗融入到各項活動中,讓她們真切感受到來自公衛大家庭的真摯暖意。
“疫情隔離不隔愛,深入宿舍暖人心”。2022年,校園封閉管理期間,作為5號宿舍樓樓長,裴教授與學生同吃同住,第一時間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及所需所求,積極幫助學生解決困難,既讓學生感受到家的溫暖,也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點滴細節中。為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緩解校園封閉期間學生的心理壓力,裴教授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在她的指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情景劇大賽、“世界衛生日”紀念活動、記錄校園封閉期間志愿服務的短視頻大賽等活動,以滿滿的正能量去引導、提升學生的自我調節能力。為積極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裴教授組建5號樓臨時黨支部,開展志愿服務、“垃圾自我傾倒”等工作,為配合學校的網格化管理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她為健全協同育人機制,積極發揮家校聯動作用。也使她們對學校產生了歸屬感和認同感。
疫情之下,2022年就業形勢更加嚴峻。為深入推進畢業生就業工作,以“高質”、“興遼”、“全員”為就業目標,裴教授精準施策,多舉并措。建立畢業生就業臺賬,落實“三包”政策幫扶全覆蓋就業,做到全員參與、全程管理。積極開展“訪企拓崗”線上交流會,邀請市、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等企事業單位與學生深入交流,并通過優秀校友的現身說法,對畢業生求職應聘進行精準指導,使畢業生與用人單位實現無縫銜接,為公共衛生相關專業的畢業生搭建就業平臺,扎實推進高質量就業。